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昆蟲的生態研究20150321

  又到了生態資訊營隊上課時間囉!老師一到,就告訴我們科學家推論全世界的生物物種約有一億一千八百萬種昆蟲就佔了其中的一億種,現在只發現不到兩百萬種,老師還跟我們介紹很多研究昆蟲用的工具,例如捕蟲網、毒瓶、自製陷阱、放大鏡、望遠鏡、游標尺、三角紙、展翅板、天敵羽化箱、昆蟲箱、飼養昆蟲給水裝置、螞蟻箱、蜂箱、蝴蝶屋等,其中,老師介紹了很多關於毒瓶裡面可能會裝的東西,毒瓶裡面可能會裝:

一、氫酸鉀KCN:缺點是會使屍體硬化。

二、冰醋酸:優點是會保持屍體的柔軟性。

三、乙酸乙酯:毒性較低。

四、酒精:是最多人用的,會讓昆蟲「醉倒」。

  我也對三角紙蠻感興趣的,因為我們可以用三角紙把鱗翅目或蜻蛉目的昆蟲包起來「外帶」,而不是把它們關在飼養箱或其他小空間裡,讓它們亂衝亂撞,撞到鱗粉掉光甚至死亡,只要注意一件事:不要不小心把昆蟲捏死就好。

  老師還和我們介紹了很多樹棲昆蟲,有負責傳播花粉的、捕食昆蟲的、被昆蟲捕食的……,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昆蟲,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具有食屍性的埋葬蟲。老師說埋葬蟲的身體裡有一大堆蟎類,因為埋葬蟲會食屍,屍體會堵住它的氣孔,蟎類會幫忙吃乾淨,它們就以這樣的方式互利共生。

  老師還跟我們說了很多很多他的經歷,讓我學到了好多知識,希望以後還能從更多老師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

2015年3月14日 星期六

海蛇的生態研究20150314

(以下將杜銘章老師的經歷以第一人稱方式來寫)

杜○○的研究報告:

  「所有蛇類都是恐怖又危險的東西」,如果你的想法是這樣的話,那你就錯了;這次我要介紹的是認同上述想法的人一定會害怕的東西─海蛇。早期,人類認為海蛇是一個巨大且恐怖的東西;現在,時代已經變了,所以我要透過這篇文章讓人們不再擁有早期人類的想法(就算只有一點點也是),並且讓大家進一步的了解牠們。

  全世界的海蛇種類約有五十幾種,有些是卵生,有些是卵胎生;有些演化到只吃鰻魚,有些演化到只吃魚卵,只吃魚卵的物種的毒牙甚至已經退化了,例如飯島氏海蛇。海蛇的尾巴因為要在海裡游泳,所以是側扁的;頭因為要鑽到洞裡去找魚,所以又扁又小;鼻孔有瓣膜可以開闔,阻隔海水進入。

  海蛇最喜歡喝淡水了(通常只喝淡水),除非在非常非常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喝海水:但是海蛇在海裡生活,海裡的鹽水喝得越多,只會喪失更多水分,牠們是怎麼維持水分的呢?這個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後來我終於知道了:海蛇的舌鞘下方有「舌下腺」,可以把海水裡的鹽分排出,留下淡水給自己,功能和鱷魚的舌上腺和海龜的耳腺一樣。後來我又發現一件驚人的事實:在淡水最多的河口居然沒有海蛇!經過一番研究,我才知道是因為那邊幾乎都是沙地,沒有地方給海蛇躲藏。

       我把地形分成HR(High Coral Reef)LR(Low Coral Reef)NR(No Coral Reef),再把這些地形分成有沒有淡水,結果發現只有有淡水的HR、無淡水的HR和有淡水的LR有海蛇居住。其中,有淡水的HR居住的海蛇最多。

  我在蘭嶼做了一段時間的研究,知道這裡的海蛇主要有三種:闊帶青斑海蛇、黑唇青斑海蛇和黃唇青斑海蛇。其中闊帶青斑海蛇的數量最多,而且它的海棲性最強;黃唇青斑海蛇的陸棲性最強,可以離開海岸超過五百公尺;黑唇青斑海蛇則居中。後來,我還去了綠島和小蘭嶼做研究,發現綠島和小蘭嶼都沒有闊帶青斑海蛇,反之,黃唇青斑海蛇的數量則變多了。至於原因呢,終究是一個謎……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生態攝影課程20141213

        今天要上的是關於生態攝影的課程,我興奮地來到視聽教室,老師首先告訴我們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拍法不同角度、大小,例如把同一隻毛毛蟲拍成兩張照片,一張拍全身、一張紙拍臉部的特寫,它們的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

         老師鼓勵我們去培養自己的「攝影眼」,意思就是讓自己的觀點不同,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接著老師給我們看了一些相片,叫我們找裡面的某些昆蟲,幾乎沒有半個人可以找得到。等到老師切換到下一張特寫的照片,我們才恍然大悟。

        接下來老師跟我們解釋光圈是什麼。光圈會影響相機的進光量和相片的景深,光圈的單位通常是用F來算,數字越小,光圈越大,例如F2F22比起來,F2是大光圈,F22是小光圈。大光圈在相同的時間進光量比小光圈大,利用大光圈可以製造出散景的效果。

        老師告訴我們如何利用自然光源。自然光源的特點有:
 一、可營造好的氣氛
 二、有時比閃光燈好用,因為比較自然
 三、在逆光狀態下會黑黑的,但可以製造剪影的效果
 四、逆光時,還可以讓拍攝的物體呈現晶瑩剔透的感覺
 五、拍攝鳥類時,一定會用到自然光源,因為距離很遠,所以沒辦法用閃光燈捕捉到

        老師還教我們如何用輕微過曝來增加整體的感覺,如果相機上顯示+1的話,意思是過曝,0是普通狀態,-1則是曝光不足。

        但是,閃光燈也不輸給自然光源喔!閃光燈可以拍到像鱗粉的細節,也可以增加凝結的效果,尤其對會動的生物最有效。反光圈也可以改變光源方向,比較不會造成逆光,老師提醒我們逆光狀態下要記得打閃光燈,以免要拍細節時,拍得不清楚。

用兩個閃光燈在相對的角度照光,可以製造出消影的效果,讓本體更凸顯,不被影子干擾。下列是製造多方向光源可以用到的東西:
一、手電筒
二、錫箔紙
三、白紙
四、保麗龍板
五、其他光源或能反射光的物體 
如果要用手電筒等光源至多方向光源的話,要從閃光燈的反方向打燈,千萬不要打偏了,否則可能會同時出現兩個影子。利用多方向光源還可以表現三維物體的油亮光澤感。

        老師說,有時柔化光源也是一個很好的拍照方式。柔化光源的好處如下:
一、讓照片更有飽和度和穿透力
二、讓照片變得較柔和
三、減少用普通閃光燈的魚肚白現象
四、讓光線更均勻
五、讓相片看起來像是沒打閃光燈的樣子

        接著老師告訴我們要如何柔化光源,你可以在閃光燈前加上擴散板、柔光罩、描圖紙、衛生紙、塑膠袋、底片和養樂多空罐在側面打洞後卡在閃光燈上,只有閃光燈可以跳起來的相機可以用等。

        記得用來柔化光源的物體不要靠閃光燈太近,因為閃光燈拍下去的那一秒是高熱的。如果你把用來柔化光源的物體直接貼在閃光燈上,它有可能會被燒壞。所以,柔化光源時,記得要讓用來柔化光源物體和閃光燈中間隔一段距離。

        接下來老師教到了重要的快門。快門會影響進光量,且與物體會不會動、動得快不快,有直接的關係。普通相機的快門是六十分之一秒,在拍移動得很慢的昆蟲或者是蛹時,可以用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的快門。在拍微微晃動的物體時,可以用兩百分之一秒的快門。風很大時,最好將快門調快,因為如果相機晃動,會很難拍攝物體。

再來是感光值ISO的介紹:
一、一般狀況時,感光值都設在100
二、如果光源不足且拍攝物體移動得較快,最好設400度甚至是800度再拍攝
三、拍星星及螢火蟲等只含有微弱光線的光源時,要將感光值設得非常高

        要拍比較黑暗、不清楚的物體時,可以把感光值調高,它會讓被拍攝的物體變得較清楚。可以利用生物周邊的環境,拍攝有趣的照片,例如要拍一隻小昆蟲時,如果它上方的葉子剛好有一個洞,就可以透過那個洞去拍攝昆蟲,達到讓觀賞者把焦點聚集在昆蟲身上的效果。

老師還教我們如何利用焦平面概念清楚地拍攝物體,焦平面概念的意思就是跟鏡頭平行的位置拍的最清楚,且焦平面概念跟光圈有很大的關係。可以用腳架輔助曝光和拍攝等效果,利用剪影可以拍出形狀較特殊的物體,利用特寫可以拍攝物體身上特別的部分。

再來是偏光鏡的功能介紹:
一、濾掉雜光
二、去除水面反光
三、讓顏色更飽和
四、有時想拍混雜的背景時,最好不要用偏光鏡,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拍攝時如果拍不到物體的特寫沒關係,只要拍一張照片回家再放大裁切就好了。

近距離的「小花模式」可以清楚的拍出生物整體的輪廓,讓背景變得模糊。

廣角也不輸給小花模式喔!利用廣角可以拍出物體和它的棲息地,但是拍攝物體會變小。 
  
最後是生態攝影的注意事項:
一、避免穿太鮮豔的衣物
二、昆蟲很怕大動作,所以拍攝昆蟲時要小心接近


        我今天學到了很多攝影的技巧,也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希望我把這次的知識消化完後,我的攝影技術會再增長一節。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蝴蝶的保育與研究20141122


     今天要上高階班的第一堂課,好興奮喔!今天要上的是關於蝴蝶的課程,我抱著愉快的心情往教室走去。

    上課了,老師首先告訴我們調查蝴蝶數量和種類的一個方法──穿越線調查法,穿越線調查法的規則如下:
Ø  一開始你要設一條穿越線,你每次調查都必須走固定的路線。
Ø  觀察的時間和速度必須固定,以免影響調查結果。
Ø  如果你的調查地點在森林裡,最好拉一條線進去,以防迷路或走的路線不固定。

接著老師告訴我們蝴蝶吃什麼,蝴蝶的食物有:
一、花蜜
二、樹液
三、腐果
四、尿液
有些蝴蝶還會喝酒呢!
我們可以利用蝴蝶的食性製作捕蝶陷阱,成功的捕捉蝴蝶。 

    之後老師還跟我們介紹了很多蝴蝶的天敵和特殊的蝴蝶,例如蜘蛛(蝴蝶的捕食性天敵)和寬尾鳳蝶(一級保育類,有兩條翅脈通向尾巴),我學會了好多事情,希望下次還能再認識更多新的蝴蝶。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天溪園校外教學心得20140927


        今天老師們要帶我們去天溪園做夜間生態觀察,出發之前,我檢查我的行囊,看有沒有帶齊所有的東西,檢查之後,我抱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到校門口集合。

        




        坐了不久的車後,我們到了天溪園外圍,我和湯老師脫隊了,但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前面的隊伍一直在走,沒有注意旁邊的東西,但是,我們一直在看旁邊的景物,看到了很多種蝴蝶和蜻蜓,還看到了大隻的人面蜘蛛呢!

        我們進入了天溪園,天溪園因為空氣潮濕,成為許多生物的生態棲地,裡面有一百多種蝴蝶,例如青鳳蝶、大鳳蝶、紋白蝶等,我們還看到了許多昆蟲和植物,例如跑步很快的步行蟲、長得很像蜂鳥的蛾、尺蠖蛾、沫蟬、死的和活的盲蛛、相思樹和江某等,我還摸了死的盲蛛呢做完第一回天溪園觀察,我們回到了休息室吃晚餐,我吃了飯糰和熱狗。






        夜幕低垂,我們繼續做第二回的夜間觀察,半路上李筱貞踩到了一隻倒楣的鬼豔鍬形蟲,我們把它抓起來拍了照,又繼續我們的旅程。我們發現了腳很多的蚰蜒、赤尾青竹絲、斯文豪氏赤蛙、面天樹蛙、一隻超級肥的盤古蟾蜍、馬陸及死掉的藍色金龜子等,其中,我們看到的青竹絲都很小隻,而且都在樹上。


我為了拍攝在高處的昆蟲和青竹絲,脖子都快斷掉了,等星期一我就要把我拍的照片上傳到部落格上面。我現在的拍攝技術還不是很好,希望以後可以改進。



:
以下是我上Google查到的關於人面蜘蛛和蚰蜒的資料
人面蜘蛛吃蛇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甲蟲生態觀察心得2014/9/20

        今天上的是李惠永老師的課,要上關於我喜歡的甲蟲的課,我便開開心心地進入了教室。

        甲蟲是泛指鞘翅目的昆蟲,包括象鼻蟲、獨角仙、鍬形蟲、糞金龜、龍蝨等。象鼻蟲的象鼻其實是它的口器,而且它的觸角還長在它的口器上面。我們俗稱的搖籃蟲就是捲葉象鼻蟲,它會把葉子剪開然後再捲起來當作它的產房,把卵生在裡面。泰坦大天牛的身長長達1620cm,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牛,人被小天牛咬到都會流血了,被世界上最大的天牛咬到一定痛死了。獨角仙雖然長得很像鍬形蟲,但是它和金龜子一樣,都是金龜科的喔!糞金龜會吃牛糞、馬糞、大象糞等糞便,當它找到糞便,便會在糞球裡產卵,然後挖地道把糞球推進去,但是,因為糞金龜只能在泥土裡挖地道,如果糞便的位置是在柏油路或石板路等堅硬的地質上,它就不會去推糞球了。

       龍蝨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甲蟲,它擁有游泳足,能在水中悠游,它的體內有一個用來儲存空氣的氣室,等到氧氣快要用完的時候,龍蝨就會浮出水面來儲存新的空氣。如果想要養龍蝨,可以餵它吃麵包蟲或是魚飼料;如果想讓它產卵的話,就要在水裡種一些水生植物;如果養的是它的幼蟲的話,可以餵它吃孑孓和小魚小蝦等小型食物。而且,要堆積一些高於水面的物體,例如石頭,才能讓幼蟲順利爬出水面化蛹。

       說到甲蟲,大家一定會想到鍬形蟲,如果你要養鍬形蟲,你可以在飼養箱內鋪上一層腐植土,再在腐植土上面放一些腐木,現在的腐木不用大老遠跑到山上去撿,市面上已經有在賣了。有時候可以在飼養箱內放一些腐爛的水果,兩三天檢查一次還有沒有食物,沒有的話就再補。它化蛹時不要去亂動它,每天給腐植土噴一些水,保持腐植土的濕潤。

        今天老師講了好多東西,我聽得好入迷,希望大家以後都能愛護甲蟲。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蜻蜓的生態研究心得20140913

         今天要上的是沈錦豐老師的「蜻蜓的生態研究」,老師的綽號是「老鷹十一隻」,因為他有一件T恤背面有十一隻老鷹,但是最近改成了「老鷹三十二隻」,那是因為他和野鳥協會的朋友有一次看到三十二隻老鷹在天上飛。
 
         蜻蜓和豆娘的差別在於蜻蜓的複眼幾乎是靠在一起的,而豆娘的複眼卻是在頭的兩側,中間的距離超過一個複眼的寬度。而且,蜻蜓的翅膀是不整齊的,而豆娘的翅膀很整齊。還有一個差別,就是蜻蜓的腹部比較粗,豆娘的腹部比較細。
 
         蜻蜓的生活史分為卵、前稚蟲、稚蟲和成蟲,卵的時期大概有六到七天,前稚蟲的時期只有一兩分鐘,而稚蟲的時期有一個月到七、八年,而成蟲的時期則有六到七年。
 
         因為蜻蜓的雄蟲的精子在腹部的第九節,而雄蟲用來交配的位置卻在腹部的第二節,所以,蜻蜓的雄蟲求偶前,會先進行傳精。傳精就是讓腹部捲起來,讓藏有精子的第九節觸碰到第二節。傳精之後,就可以去求偶了。
 
         蜻蜓求偶時,雄蟲會在水邊尋找雌蟲,看到雌蟲時,會飛過去用肛附器夾住雌蟲的脖子飛行,如果雌蟲願意交配,就會把腹部捲起來,跟雄蟲交配。看起來很像是一種強暴的方式,是不是很有趣呢?
 
         蜻蜓的產卵方式分為打針式、蜻蜓點水、插秧式和自殺式等,打針式是把腹部伸到水裡產卵;蜻蜓點水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就是一邊飛一邊讓腹部觸碰水面,大概會觸碰兩至三百次。插秧式是將腹部伸到比較深的地方產卵,但是產卵時會有被魚吃掉的風險。而自殺式就是看到會反光的東西,就在上面產卵,甚至還會產卵在反光玻璃和車子的引擎蓋上呢!
 
         之後老師還說了很多關於蜻蜓的好玩故事,我聽了很喜歡。我覺得老師真的好厲害,知道這麼多關於蜻蜓的知識。